2007年3月17日 星期六

硬盘安装FreeBSD

为了不想去刻光盘,没办法,只好硬盘安装了,下面的方法好像是唯一可行的,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安装Linux,哈哈哈,以后不用刻盘了bad_smile
需要的辅助软件:
1)isoemu(引导ISO镜像用)

2)虚拟光驱,用Daemon Tools


具体步骤:

1: 前提:你的系统已经安装里windows的操作系统以及可以上网

2: 下载辅助软件ISOEMU,以及freebsd5.4的5.4-RELEASE-i386-bootonly 只包含启动文件 5.4-RELEASE-i386-disc1 安装盘1 5.4-RELEASE-i386-disc2 安装盘2,这三个安装文件这里可以下载FTP: //ftp.freebsdchina.org/pub/FreeBSD/releases/i386/ISO-IMAGES/5.4/

3: 用虚拟光驱把disc1镜像文件里面的5.4-RELEASE文件夹(236MB左右)提取复制到主分区(估计逻辑分区还不支持,最好是放在你的启动分区,支持NTFS格式),disc1的packages提取出来放到5.4-Release,然后虚拟disc2镜像文件,复制里面的packages文件夹(500MB左右)到刚才从disc1复制出来的5.4-RELEASE文件夹里面,提示文件名相同按覆盖就是.

4: 修改刚才复制过来的5.4-RELEASE\packages的INDEX文件,用写字板打开,查找替换目标"||1"替换成"|"查找"||2"替换成"|",之后保存.

5: 把下载了的isoemu解压到根分区(不需放在文件夹),即含有boot.ini文件的那个分区(里面包含了一个说明文件,详细说明了各个文件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之后编辑isoemu.ini找到"isogrub.iso"改为你的启动镜像文件名,我这里用"freebsd.iso",保存退出.

6: 把5.4-RELEASE-i386-bootonly启动镜像文件复制到安放了isoemu的分区,并改名为"freebsd.iso"与上面对应

7: 修改boot.ini文件,在下面加入一行c:\ieldr="Load IsoEmu Final SV"

8: 准备功夫完成,现在可以重新启动机器,选择启动load IsoEmu Final SV,isoemu就开始自动加载freebsd.iso文件读取启动信息,接着就是熟悉的引导内核的界面.

下来的步骤相信大家都熟悉,不知道的可以去看看HANDBOOK .你可以选择从硬盘安装,如果不想复制下载那么多文件或者你是局域网可以选择从网上安装,可以省略步骤2,3,只启动SYSINSTALL系统安装程序从其他媒介安装系统

不会安装的,可以看看我以前的安装方法

分区的时候可以按下面的说明来

我经常建立的文件系统的次序是128M的root,1G的swap,128M的
/var/tmp,3G的/usr,其余的空间留给/home。

典型地,你应该把交换区大小定为2倍的内存大小。如果你没有很多内存,那样的话,你将需要更多的交换区空间。不建议将交换区定在小于256M,当你确定交换区大小的时候,你要考虑到将来可能要扩充内存。内核的VM(虚拟内存)换页算法性能是准对交换区至少是内存大小2倍的条件进行优化的。配置太小的交换区会导致VM页面扫描的低效率,当内存扩充后,随之也会导致问题。最后在一个有多个SCSI硬盘的大系统上(或者有多个IDE磁盘工作在多个IDE 控制器上),我们强烈建议在每个驱动器上配置交换分区,每个交换分区的大小应该是几乎一样的,内核能处理任意大小的交换区,但是内部数据结构放大到最大分区的4倍大小。保持交换分区同样的大小允许内核优化地将交换空间交叉分布在N个磁盘上。不要担心这样做有点过份,交换区是UNIX的救星,甚至于你虽然通常不用那么多交换区,在被迫重新启动之前,它也可以给你时间去从一个出轨的程序中把系统恢复过来。

怎样为你的/var分区定大小主要依赖于你将怎样使用这台机器。这个分区主要存放邮箱,打印缓冲区和日志文件。有些人甚至于把/var/log作为一个独立的分区(但是除非有特别的情况,这样做不值得,只会浪费一个分区ID)。如果你这台机器主要用做邮件或打印服务器,或者运行一个大访问量的WEB 服务器,你应该考虑把这个分区建的更大一点,可能1G或更多。很容易低估日志文件的存储需求。

确定/var/tmp的大小依赖于你将需要怎样使用你的临时文件。128M是建议的最小的尺寸。注意sysinstall将建立一个/tmp目录,但是通常把/tmp作为/var/tmp的连接是个好注意。为临时文件建立一个分区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首先,它减少了系统崩溃后文件系统损坏的可能性,再就是减少一个出轨程序填满[/var]/tmp时影响其他重要子系统(mail,logging等等) 的机会。填满[/var]/tmp是经常发生的问题。

在以前/tmp和/var/tmp是不同的东西,但是引入/var(和 /var/tmp)是被程序员引起的大迷惑,今天的程序间或使用一个或另一个,它们两者变的没有区别。所以把它们变成一个临时目录是有道理的.然而,当你处理/tmp时,有一件事情是你不想做的,就是把/tmp驻留在根分区上,导致根分区被填满或崩溃后重启时文件系统损坏.

/usr分区存放大量用于支持系统的文件,子目录/usr/local存放大量从ports(7)安装的文件.如果你不那么多使用ports,也不将系统源代码 (/usr/src)存放在机器上,你可以为/usr节省1G的磁盘空间.相反,如果你安装大量的ports(特别是窗口管理和Linux仿真)建议你至少2G的/usr,如果你还要将系统源代码放在机器上,我们建议你3G的/usr,不要低估所需的空间,它会慢慢爬起来,让你大吃一惊.

/home分区存放用户自己的数据,可以把余下的空间留给这个分区.

为什么要分区? 为什么不建一个大的/分区就行了? 那样我就不需要考虑分区大小问题。有几个原因显示这不是个好注意。首先,每个分区都有不同的操作特征,分开它们有利于文件系统准对这些特征调整它自己.例如,根和/usr分区主要是读操作,只有少量的写,而大量的读和写可以发生在/var在/var/tmp。把小的但是具有更繁忙的写操作的分区分开,就不会影响读操作居多的分区.再就是,把写操作居多的分区靠近磁盘外侧(例如,不是在一个大分区前,而是分区表后)有利于对你经常需要的分区增加性能。你可能也需要在大分区中的I/O性能,但是它们是那样的大以至于把它们移到磁盘外侧也不会显著增加性能,但是把/var移到磁盘外侧会有显著的不同.

5.4默认使用xorg,而且安装过程不会提示安装和设置桌面环境,完成安装重启系统,再运行sysinstall程序进行安装桌面,也可以通过port来安装,由你喜欢.另外还要运行xorgcfg -textmode配置x.

沒有留言: